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员风采 > 先进事迹
党建园地

静教院附校2018—2019年党建创新成果(科研项目)

2020-03-13
2018—2019年度区教育系统党建创新科研项目成果  

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路径研究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支部委员会

一、项目研究背景与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 本课题着眼于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本课题从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发展推动力三个方面探索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学校的党建工作。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以实践为载体,在回溯、归纳、提炼中形成学校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建设的方法路径。 二、项目研究内容与成果 本课题从学校党组织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建设这一方向进行研究,从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发展推动力三个维度开展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以关注班子建设提升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作为党在基层的末梢神经,基层党支部组织力的强和弱直接关乎党的方针政策是否得到贯彻落实,更是关系到我们党乃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组织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要提升学校班子及支委会的政治领导力。 1.强化政治引领 静教院附校党支部始终把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班子建设的首位。党支部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班子成员制定个人自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主题、有成果。党支部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注重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工作难题上下功夫。班子成员围绕“二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力求做到“六带头”,带头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带头经常性学习,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讲专题党课,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抓好整改落实。班子成员分工不分家,工作中做到及时沟通、互相督促、互相补台,不断提高统筹各方、总揽全局的协调力,攻坚克难、善打硬仗的战斗力,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执行力。营造了团结统一、风清气正、共促发展的政治氛围。 2.落实目标责任 每学期开学初,党支部书记带领支委会委员共同规划好学期支部计划,按照“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的要求,制订支委会委员目标责任书。支委会委员依据计划、依据各支委会委员的岗位分解层层落实的项目和任务,做到任务明确,时间明确、标准明确,考核明确,形成层层抓落实的有序局面。各支委会委员制定了目标责任书后,对应相应指标和任务,党支部实行重要事项全程督查,紧急事项及时督查,日常事项定期督查,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加组织执行力。支委会委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基层党建工作体系,进一步夯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二)以夯实组织基础提升党支部的组织覆盖力 严格规范的组织生活是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问题时,特别强调“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党就能更好凝心聚魂、强身健体”。组织力的提升就要从基本制度抓起,筑牢阵地做起。 1.从严抓实组织生活制度 建立一套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为保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民主化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静教院附校党支部坚持抓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做到时间有保证、人员有落实、程序要严格,反馈要及时。党支部着力改进组织生活活动方式,采用党员经典导读、微党课、在线学习、党章知识竞赛、参观访问、重温誓言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内向教育与外向教育相结合,教育内容与思想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增强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自觉性。 2.构建筑牢党建阵地 党支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构建静教院附校党建三大宣传支柱,占领政治教育高地,提升党支部的组织覆盖力。 设置教育管理“微平台”——附校党建专题网站,在党建园地中设置学习之窗、党员风采等栏目,及时发布党建最新动态,有效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 打造学习交流“微阵地”——附校党员微信群,党支部借助互联网优势,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创新组合,及时推送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微党课,打造了指尖上的党建新阵地。 开辟传播党建“微高地”——附校党务公开栏,学校党建工作通过党务公开栏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承诺,通过深度挖掘党员身边正能量,讲好党员身边的附校故事,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的知晓度和美誉度。 (三)以构建党员“三维”责任区提升党支部的发展推动力 党支部贯穿以党员为主体的基本思路,划定区域、明确责任、赋予任务,形成了党员“三维”责任区,构建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责任网络。静教院附校党支部通过基于教研组、年级组、项目组的“三维”责任区,涌现出16个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成为一个责任区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全体党员教师责任多维度,奉献有担当。  1.建立教研责任区,党员勇做课改急先锋 党支部要求党员教师在教研组内发挥作用,积极投身于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党支部要求党员教师在参与教学改革中做到“五个一”,即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学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上好一堂教学探索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建设一个教学资源库。党员教师积极带头参加后茶馆式教学的研究,在探索课中率先示范,勇做课改急先锋。 2.建立德育责任区,党员甘做育人铺路石 党支部要求党员教师在年级组内发挥课程育德的作用,带领年级组各学科教师每学期开展四次关于提升育德能力的研修,主要讨论师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教育,分析师生思想行为的状况,讨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党支部引领全校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甘做育德铺路人。 3.建立服务责任区,党员争做师生知心人 党支部要求党员教师在“特需学生个别化干预”项目组中发挥作用,党员教师与25名特殊学生结对,开展了关注“特需”学生行动,特别对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生活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更多关爱。这一行动获得了师生家长一致好评,党支部引领全体党员教师服务奉献,争做师生知心人。 三、项目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总体设计——回溯研究——初步提炼——实践评价——修订完善——循环实践——形成结论——整理总结。 1、总体设计:课题组成员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实施步骤。 2、回溯研究:课题组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别从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发展推动力三个纬度展开回溯。 3、初步提炼: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回溯研究和现状分析的思考,反复讨论,初步形成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方法路径。 4、实践评价: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初步形成的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方法路径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评价,进一步判断初步提炼的方法路径的正确性。 5、修订完善:课题组成员仔细分析初步形成的方法途径应用于实践后的指导价值,应用的可行程度,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 6、循环实践:课题组成员将修订和完善的方法路径再次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其适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7、形成结论:课题组成员借助阶段展示、专家指导,在循环实践评价的基础上,反复比较,逐步归纳形成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方法路径。 8、整理总结:课题组成员结合最终形成的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方法路径进一步整理与之相匹配的案例、实录等,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 (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以下两点:其一是在思路上,运用回溯、归纳、提炼的方式展开研究,这是一种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其二是在操作上,不仅关注研究结果,更关注研究起点与工作推进的过程,关注学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建设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实践评价.